涉外法治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全面依法治國,事關我國對外開放和外交工作大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涉外法治建設既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的長遠所需,也是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應對外部風險挑戰(zhàn)的當務之急。要從更好統(tǒng)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統(tǒng)籌發(fā)展和安全的高度,深刻認識做好涉外法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建設同高質量發(fā)展、高水平開放要求相適應的涉外法治體系和能力,為中國式現代化行穩(wěn)致遠營造有利法治條件和外部環(huán)境。
中國法學會高度重視涉外法治工作,積極開展同各國、各地區(qū)和國際法學法律組織的交流與合作,發(fā)揮對外法學交流的主渠道作用,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法治服務,積極參與國際規(guī)則的咨詢、論證、草擬工作,提升中國在國際法律事務和全球治理方面的話語權。這是《中國法學會章程》明確規(guī)定的職責使命。
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法學會建設的意見》對法學會涉外法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具體要求:“發(fā)揮‘中國法治國際論壇’等平臺作用,深化對共建‘一帶一路’、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等領域重大法律問題研究,積極參與國際規(guī)則制定等工作。鞏固拓展與臺港澳法學法律界聯(lián)系,加大與中青年法學法律工作者交流力度。加大涉外法治人才培養(yǎng)力度。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組織中國法學家走出去,深入參與國際法律事務。”
中國法學會第八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以來,中國法學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外交思想,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加強涉外法治工作,服務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取得顯著成就。
搭建高層交流平臺 提升對話質量實效
自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中國已經與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合作文件,形成了3000多個合作項目,共建“一帶一路”取得顯著成績,“一帶一路”已成為促進國際合作與和平發(fā)展的重要平臺。
隨著共建“一帶一路”持續(xù)推進,與相關各國凝聚法治共識、增進法治互信、深化法治合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日益凸顯。中國法學會積極搭建高層交流平臺,有效推動法治領域國際交流合作,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撐。
2019年11月,來自40多個國家、4個國際組織的法學法律界人士相聚中國廣州,出席中國法學會主辦的中國法治國際論壇(2019)。
國家主席習近平專門向論壇致信。他在賀信中指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需要法治進行保障。中國愿同各國一道,營造良好法治環(huán)境,構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規(guī)則體系,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fā)展,更好造福各國人民。希望大家圍繞“深化中國法治國際合作,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的主題,加強交流、增進共識,積極促進相關法律制度發(fā)展和完善,使法治在共建“一帶一路”進程中更好發(fā)揮作用。
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法學會會長王晨出席開幕式,宣讀習近平主席賀信并作主旨演講。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出席論壇并致辭。
論壇發(fā)布了《中國法治國際論壇主席聲明》,“加強調解、仲裁等非訴糾紛解決領域的交流合作”“推動政策、規(guī)則、標準三位一體的‘軟聯(lián)通’”“共同致力于構建公正、合理、透明的高水平國際經貿投資規(guī)則體系”……一個個彰顯中國理念、中國倡議的主張,匯聚起與會各方的廣泛認同。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對世界經濟造成巨大破壞。在此背景下,國際社會增進理解信任、加強團結合作,尤為重要。
2020年11月,中國法學會以“新冠疫情背景下的國際法治合作”為主題,舉辦中國法治國際論壇(2020)。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論壇致信指出,共建“一帶一路”需要良好法治營商環(huán)境。中國堅持開放包容、互利互贏,愿同各方一道,積極開展國際法治合作,為建設開放型經濟、促進世界經濟復蘇提供法治支持。希望大家圍繞“新冠疫情背景下的國際法治合作”深入交流、凝聚共識,為運用法治手段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更加有力地應對全球性挑戰(zhàn)貢獻智慧和力量。
王晨同志出席論壇,宣讀習近平主席致信并發(fā)表題為“加強國際法治合作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的主旨演講。來自中國、俄羅斯、巴西等18個國家和相關國際組織的代表主要通過視頻方式進行了探討。論壇發(fā)布了《中國法治國際論壇北京宣言》。在論壇上,各方代表普遍表達了進一步加強多邊法治合作、踐行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維護國際秩序的意愿。
2021年11月,中國法治國際論壇(2021)在北京舉辦。王晨同志出席論壇并發(fā)表題為“積極開展國際法治合作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fā)展”的主旨演講。本次論壇得到了“一帶一路”參與方的廣泛響應和積極支持,來自中國、俄羅斯、巴西、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柬埔寨、古巴等20個國家和地區(qū)以及國際組織的代表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出席,圍繞“‘一帶一路’國際經貿規(guī)則創(chuàng)新與完善”的主題進行了探討。論壇發(fā)布了《中國法治國際論壇(2021)北京宣言》。
本次論壇有9位外國立法、司法機關領導人和20多位部長及高級官員出席論壇,2位外國司法機關領導人向論壇致賀信。在歷次中國法治國際論壇中,規(guī)格最高、參會方最多、高級別嘉賓人數最多、國際關注度最高,中國法治國際論壇作為國際法治合作交流重要平臺的作用進一步彰顯。
論壇上,各方期待,愿同中國一道運用法治方式保障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fā)展,完善全球經濟治理規(guī)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巴基斯坦最高法院負責人提出,要加強規(guī)則制定、跨境執(zhí)法合作等領域法律合作,以滿足“一帶一路”建設對“軟性基礎設施”的需求。聯(lián)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首席法律官稱贊中國提出的“多式聯(lián)運單證”提案,“對世界貿易特別是對發(fā)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具有相當大的實際意義”。
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鳴起說,在習近平主席掌舵領航下,國際法治交流合作破浪前行,中國法治國際論壇作為法治對話的平臺、增進法治共識和法治互信的橋梁、加強法治合作的紐帶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彰顯,中國法學會與“一帶一路”參與方法學法律界的友好關系進一步增強。
中國和中亞南亞國家山水相連,友誼深厚,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中亞南亞地區(qū)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合作地區(qū)和重要合作伙伴。
2023年10月,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法學會、廣東省法學會和中國法學學術交流中心共同主辦的中國(喀什)-中亞南亞法治論壇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喀什市舉行。王晨同志出席論壇并致辭。論壇以“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fā)展的法治保障”為主題,來自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巴基斯坦、尼泊爾、斯里蘭卡、印度等10個國家的代表出席。論壇發(fā)布了《深化“一帶一路”法治合作倡議書》,簽署了多項合作協(xié)議,推動中國同中亞南亞國家關系發(fā)展取得更多豐碩成果。
深化國際交流合作 推動對外交流交往
加強涉外法治建設,不僅要“請進來”,還要“講出去”。五年多來,中國法學會通過參與國際會議、出訪活動、培訓交流等形式,不斷深化法治領域國際交流合作,對外講好中國法治故事。
2022年5月,王晨同志應邀在白俄羅斯法律家聯(lián)盟第十屆大會開幕式上發(fā)表視頻致辭。他在致辭中表示,“當下,各國人民對和平發(fā)展的期盼更加殷切,對公平正義的呼聲更加強烈。中方愿同各國法學法律界一道,凝聚法治共識,積極開展國際法治合作,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fā)展貢獻法治力量?!?/p>
白俄羅斯最大的國家機關報《今日白俄羅斯報》、白俄羅斯國家電視臺和公共電視臺對本屆大會進行了報道。
金磚國家法律論壇是由金磚五國法學法律界共同發(fā)起的高端對話平臺,旨在加強金磚各國法律界相互了解和溝通,促進務實法律合作,推進法治建設。張鳴起同志連續(xù)參加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金磚國家法律論壇,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景漢朝于2024年率團赴俄羅斯出席第九屆金磚國家法律論壇,金磚國家加強法治合作的共識不斷深化。
五年多來,中國法學會先后派代表團出訪俄羅斯、南非、巴西、印度、尼泊爾、柬埔寨、阿根廷、葡萄牙、阿爾及利亞、厄瓜多爾等143個國家,廣泛開展法治交流活動,深化重要雙邊、多邊法治領域合作。
2022年6月29日,應俄羅斯法律家協(xié)會邀請,張鳴起同志率中國法學會代表團線上出席第十屆圣彼得堡國際法律論壇,并在“法律與秩序:當代全球挑戰(zhàn)背景下的價值觀和原則”專題作題為“積極開展國際法治合作 共同應對當代全球挑戰(zhàn)”的發(fā)言。
張鳴起在發(fā)言中表示,“中國高度重視法治建設。面對重重風險挑戰(zhàn),習近平主席以歷史眼光和世界眼光,提出要堅守和平、發(fā)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厲行國際法治,堅持通過制度和規(guī)則協(xié)調規(guī)范各國關系等一系列觀點,為應對全球性挑戰(zhàn)、推進人類法治文明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p>
2022年12月,以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王其江為團長的中國法學會代表團,赴南非約翰內斯堡參加第十一屆世界憲法大會,并出席國際憲法學協(xié)會執(zhí)委會和理事會會議。
2023年11月,應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刑事、少年刑事和輕罪案件上訴法院、智利律師協(xié)會和巴西律師協(xié)會的邀請,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李如林率代表團出席第24屆巴西律師協(xié)會全國大會并訪問阿根廷、智利、巴西。此次出訪活動,對于中國與拉美國家法學法律界增進了解和友誼、加深理解和信任、擴大共識和合作具有積極意義。
景漢朝同志于2024年9月率中國法學會代表團訪問阿聯(lián)酋,拜會了阿聯(lián)酋聯(lián)邦最高法院、阿聯(lián)酋司法部、阿布扎比全球市場法院和迪拜金融中心法院,開展法治交流活動。
2024年11月,第六屆中國-東盟法治論壇在重慶市舉行。中國法學會黨組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洪祥,重慶市委副書記李明清出席論壇并致辭。論壇以“促進中國-東盟法治交流合作”為主題,來自中國、文萊、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緬甸、新加坡、泰國、越南、尼泊爾等11個國家的代表出席。論壇發(fā)布了《服務中國-東盟法治交流合作倡議》。
一次次微笑握手,一次次深入交流,一份份文件簽署……踏上新征程的國際法治交流合作,展現出廣交四海賓朋的大國風范、大國氣度。
促進港澳內地互動 深化兩岸融合發(fā)展
深化對臺港澳法學交流是法學會開展法學交流工作的重要內容。五年多來,中國法學會不斷鞏固拓展與臺港澳法學法律界聯(lián)系,加大與中青年法學法律工作者交流力度,取得良好效果。
2024年9月11日,由中國法學會所屬海峽兩岸關系法學研究會主辦的第九屆兩岸和平發(fā)展法學論壇在京舉行。
王洪祥在會見臺灣嘉賓時強調,中國法學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對臺工作的重要論述,高度重視兩岸法學交流與合作,舉辦了一系列交流研討活動,為兩岸同胞在交流中交心,交往中增信,促進心靈契合作出積極貢獻。新時代新征程上,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需要兩岸同胞同心共創(chuàng)、接續(xù)奮斗,希望大家繼續(xù)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互學互鑒、同心同行,不斷加強法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fā)展,共創(chuàng)中華民族綿長福祉,續(xù)寫中華民族歷史新輝煌。
來自兩岸法學法律界的近百位專家學者和實務部門人員參加論壇,圍繞“加強法學交流合作 深化兩岸融合發(fā)展”的主題,就“兩岸融合發(fā)展的法治保障”“兩岸民間交流的法治保障”“兩岸法律服務合作”等議題進行深入研討交流。
黨的十八大以來,兩岸和平發(fā)展法學論壇已連續(xù)舉辦8屆,圍繞兩岸和平發(fā)展相關法律問題加強研討交流,取得一系列高質量成果,成為兩岸法學法律界專家學者展示研究成果、推動法治實踐、服務和平發(fā)展的重要平臺。
為加強法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fā)展,2019年1月,中國法學會舉辦第三屆兩岸青年法律交流研修班,為臺灣青年法律人追求發(fā)展、實現夢想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為臺灣青年法律人了解大陸建立締結橋梁和紐帶。來自臺灣多家律師事務所和法律服務機構的26名中青年法學法律工作者參加研修班。2020年1月,中國法學會組織召開“紀念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fā)表40周年紀念會上重要講話發(fā)表一周年座談會”,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兩岸關系發(fā)展的重要講話精神,有力推動兩岸法學交流合作再上新臺階。
“港澳與內地青年法律交流周”是中國法學會搭建的港澳與內地青年法律交流的重要平臺,自2008年啟動以來,已連續(xù)17年成功舉辦相關活動,為深化港澳與內地法學交流作出了積極貢獻。
在2023年“港澳與內地青年法律交流周”活動中,內地法院的專業(yè)能力、運行效率、綜合素質、智能化水平,令學員們十分震撼。在法院博物館,學員們了解了法院的發(fā)展歷史,細致學習了不同時期的審判文書、文牘。有學員講道:“走過法治長河,我無不感受到今日法治成果來之不易,肩負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歷史使命與擔當?!?/p>
“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在青年。中國法學會高度重視香港和澳門青年普法宣傳教育工作。我們邀請港澳青年來內地交流研學,加深了大家對祖國內地的了解,堅定了大家‘一國兩制’制度自信,促進了澳港與內地青年的對話交流,增進相互理解、發(fā)展長久友誼,共同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貢獻青春力量?!敝袊▽W學術交流中心副主任潘新艷感慨道。
2021年,為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持依法治港治澳,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別行政區(qū)憲制秩序,落實中央對特別行政區(qū)全面管制權,落實特別行政區(qū)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zhí)行機制,積極落實中央關于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qū)選舉制度的決策部署,中國法學會推薦9名中國法學會香港理事進入香港立法會選舉委員會,至此,17名中國法學會香港理事均進入香港特區(qū)選舉委員會。在新選舉制度下,立法會選舉取得圓滿成功。持續(xù)推進落實增補中國法學會香港理事工作,在法治軌道上進一步推動完善香港選舉制度,指導地方法學會及相關研究會做好推薦香港、澳門理事工作,積極配合國務院港澳辦和香港中聯(lián)辦、澳門中聯(lián)辦開展相關工作。
2021年9月,中國法學會派員出席由香港中聯(lián)辦法律部和香港特區(qū)政府律政司主辦、香港律師會協(xié)辦的“香港法律專業(yè)在粵港澳大灣區(qū)執(zhí)業(yè)及其他機遇”宣介座談會,并就中國內地法治建設新進展、新成就作專題發(fā)言。
積極參與國際事務 提高對外斗爭能力
隨著我國不斷發(fā)展壯大、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需要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走向世界,以負責任大國參與國際事務,必須善于運用法治。在對外斗爭中,我們要拿起法律武器,占領法治制高點,敢于向破壞者、攪局者說不。全球治理體系正處于調整變革的關鍵時期,我們要積極參與國際規(guī)則制定,做全球治理變革進程的參與者、推動者、引領者?!?/p>
五年多來,中國法學會加強涉外法治理論與實踐前沿課題研究,推動構建中國特色、融通中外的涉外法治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圍繞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長臂管轄”機制和海外利益保護工作等涉外法治領域熱點難點問題加強研究。圍繞編寫發(fā)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有效防范應對美國等西方國家借疫情對我濫訴等進行研究,為黨中央科學決策、有效施策提供重要參考。
中國法學會積極推薦國內法學法律專家到世界衛(wèi)生組織、世界銀行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世界經濟論壇等國際組織,以及國際法哲學與社會哲學協(xié)會、國際刑法學協(xié)會、亞太法協(xié)等國際法學法律組織任職,積極參與國際規(guī)則制定,參與執(zhí)法司法國際合作,努力提升我國法治體系和法治理論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同時,在國際組織舞臺積極開展涉外法治斗爭,堅決捍衛(wèi)國家核心利益。
提高對外斗爭能力,必須加強涉外法治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和隊伍建設。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健全人才引進、選拔、使用、管理機制,做好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培養(yǎng)儲備。加強涉外干部隊伍法治能力建設,打造高素質專業(yè)化涉外法治工作隊伍?!?/p>
五年多來,中國法學會高度重視涉外法治人才培養(yǎng)工作,學會領導多次赴北京大學法學院、清華大學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中國政法大學等法學院校調研。積極創(chuàng)新法治人才培養(yǎng)機制,加大涉外法治人才培養(yǎng)力度,辦好涉外法治高端人才培養(yǎng)項目,持續(xù)培養(yǎng)政治立場堅定、專業(yè)素質過硬、通曉國際規(guī)則、精通涉外法律實務的涉外法治人才,已累計培養(yǎng)學員84人。舉辦14場形勢與政策專題報告會和多場涉外法治高端人才培養(yǎng)座談會,引導學員深刻認識涉外法律斗爭必要性緊迫性,切實把黨的科學理論貫徹落實到涉外法治具體工作中。組織學員精準聚焦涉外法治斗爭領域熱點難點問題,撰寫相關決策咨詢報告,形成了一系列有價值的研究成果,為推動我國法域外適用的法律體系建設、豐富涉外法治斗爭法律“工具箱”貢獻智慧和力量。
加強對外法治宣傳 講好中國法治故事
涉外法治工作面向國際社會、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要在營造有利于我國發(fā)展的國際環(huán)境上發(fā)揮更大作用,不僅要干得好,還要說得好。
為增進中外法學法律界和企業(yè)界的相互了解,深化務實合作,促進共同發(fā)展,中國法學會連續(xù)舉辦國際投資經貿法律風險及對策研討會11期,廣邀各國法學法律界和工商界代表,共同探討國際經貿投資合作中的法律風險及解決之道。會議注重實務和跨行業(yè)交流,成為法學界、法律界和企業(yè)界溝通中外、加強合作的良好平臺。
2024年6月舉辦的“國際投資經貿法律風險及對策”研討會,圍繞“中非投資經貿法律風險與糾紛解決”和“中非數字經濟合作法治保障”兩個議題進行研討。來自中國和阿爾及利亞、埃及、安哥拉、博茨瓦納、厄立特里亞、剛果(金)、津巴布韋、喀麥隆、肯尼亞、萊索托、馬拉維、納米比亞、南非、尼日利亞、烏干達、贊比亞等16個非洲國家的150多位政府官員、法官、檢察官、律師、學者等參加線上線下會議。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fā)展。
為進一步加強中外法學法律界的交流,加強法治互信,凝聚法治共識,進而加深對彼此法律制度和發(fā)展道路的認識和理解,中國法學會組織舉辦包括“中非法律人才交流項目研修班”“中國-南亞法律培訓基地研修班”“‘一帶一路’歐亞地區(qū)法治研修班”“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法律人才交流項目研修班”等在內的涉外法律研修班。
五年多來,對57個國家的1458名法學法律界人士進行培訓,積極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國法治建設成就,闡釋中國涉外法治理念、主張和成功實踐,彰顯我國法治大國、文明大國形象。研修班結合區(qū)域特點,培育更多知華友華的外籍法律人才,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法治道路的理解與認同,發(fā)揮了民間法治交往的獨特作用。
法學期刊是面向世界講好中國法治故事、闡釋中國法治理論、傳播中國法治聲音的重要平臺。《中國法學》雜志社積極拓展刊物國際化傳播渠道,加強同國際權威法學期刊數據庫的合作,擴大China Legal Science在全球法學界的學術影響力。2022年,在China Legal Science所開設的“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欄目,連續(xù)推出11篇研究闡釋習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義“十一個堅持”的英文文章,產生了良好的國際傳播效果。開設“習近平法治思想與中國法治話語體系研究”欄目,推進習近平法治思想理論體系、話語體系的研究闡釋宣傳。2023年,China Legal Science刊發(fā)“習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民性探究”“中國推動共同富裕的法治保障”“論中國式行政法治現代化的內在邏輯”等多篇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英文文章,為習近平法治思想對外宣傳提供載體支撐。
2024年12月18日,首屆中國-拉共體法治論壇在上海舉行。中國法學會向阿根廷、巴哈馬、巴西等17個國家的代表贈送了China Legal Science、中國法治建設年度報告(英文版)。與會外國代表深刻感受到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紛紛表示要不斷促進法治建設經驗交流,為深化中國-拉共體國家關系注入新動力。
新征程上,中國法學會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外交思想,堅持統(tǒng)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主動服務國家戰(zhàn)略需求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發(fā)展大局,不斷探索更高質量的涉外法治合作與交流平臺,持續(xù)推動涉外法治理論研究和學術交流,加強涉外法治人才培養(yǎng),更好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fā)展利益,在為中國式現代化行穩(wěn)致遠營造有利法治條件和外部環(huán)境中展現新?lián)?,實現新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