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頁
政法機關動態(tài)

政法機關動態(tài)

來源: 發(fā)布時間: 2022-10-29 瀏覽:1097 次

靈寶市公安局

打擊盜竊違法犯罪,守護地區(qū)平安

近日,靈寶市公安局弘農路派出所接群眾報警稱,自家一輛藍色大陽牌三輪摩托車在靈寶市環(huán)城橋西丟失。接到報警后派出所民警立刻趕往現場勘查。數天來,辦案民警通過大量的監(jiān)控視頻和對周邊群眾的走訪調查,在情指聯勤中心、網警大隊及朱陽派出所的鼎力支持下,最后成功鎖定犯罪嫌疑人張某鵬。10月24日,副所長王長偉帶領民警在朱陽派出所民警的配合下一舉將犯罪嫌疑人抓獲。

目前,犯罪嫌疑人張某鵬對其臨時起意偷盜三輪車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現已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被盜車輛也被成功追回。

 

三門峽市檢察院

“深入”上下功夫 在“結合”上做文章

10月25日,三門峽市檢察院組織學習了《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關于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報告的決議》《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關于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和《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關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10余名縣處級干部和4名中層領導干部交流了學習體會。這是該院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深入”上下功夫,在“結合”上做文章的一個縮影。

該院把全面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堅持原原本本學、全面系統(tǒng)學、研討交流學、對照反思學、結合職責學,深刻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思想、重要觀點、重大論斷,牢牢把握過去5年工作和新時代10年偉大變革的重大意義,牢牢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牢牢把握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任務,牢牢把握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的重要要求,牢牢把握團結奮斗的時代要求,筑牢思想根基,堅定政治方向。努力從學習偉大成就中學出自信,從學習偉大思想中學出自覺,從學習歷史使命中學出擔當,從學習服務大局中學出突破,不斷提高思想認識,指導工作實踐,通過依法能動履職,把對檢察工作的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做到服務大局,司法為民。

“深入”學的基礎上, 注重在“結合”上做文章。該院結合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jiān)督工作的意見》,將學習成果轉化為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實際舉措和履職成效,以學習貫徹活動促進檢察工作提質增效,以更優(yōu)檢察履職更好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更優(yōu)質的檢察力量。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加強檢察機關法律監(jiān)督工作”“完善公益訴訟制度”等重大部署,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標,查漏補缺,固強補弱,持續(xù)轉變司法理念,提升法律監(jiān)督效能,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不斷加強對執(zhí)法司法機關辦案活動的監(jiān)督,切實把刑事檢察做得更優(yōu),把民事行政檢察做得更強,把公益訴訟檢察做得更好,推動“四大檢察”全面協調充分發(fā)展,以實際行動為平安三門峽,法治三門峽貢獻檢察智慧和力量。

 

澠池縣法院

線上調解化糾紛 司法服務不停歇

近日,澠池縣人民法院依托人民法院調解平臺,一天成功在“云端”調解兩起保險公司追償權糾紛。

案情1:被告李某的車輛掛靠被告某物流公司運營,該車輛在原告某保險公司處投保交強險。后該車輛發(fā)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償受害人損失10余萬元,因被告李某駕駛與準駕車型不符車輛,原告履行賠償義務后依法行使追償權。經聯系,因受疫情影響,原、被告雙方均無法到庭參加庭審,在征得雙方同意后,以微信方式開展線上調解。通過證據質證,被告某物流公司、被告李某對原告起訴事實均無異議,物流公司同意先行支付原告保險公司理賠款,被告李某自愿承擔連帶責任。雙方通過微信對調解協議內容進行確認,并表示后期共同申請法院司法確認,該案順利調解。

案情2:被告段某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對方車輛受損,原告某保險公司依據保險合同約定對方車輛修理費損失6余萬元,現向原告行使代位追償權。法院工作人員分別與雙方進行了電話溝通,并通過微信開展釋法明理,耐心做當事人思想工作,最終雙方達成一致協議:被告分期支付原告4萬余元,雙方在微信群中對調解協議內容進行確認,該案順利調解。

 

靈寶市司法局

一起糾紛案件,贏得錦旗“兩面”

近日,同一矛盾糾紛案件的雙方當事人在不同的時間,送給靈寶市司法局川口司法所兩面錦旗,以此表達對司法所工作人員傾情調解、化解糾紛的深深謝意。

10月中旬,川口司法所在入村排查走訪時,了解到轄區(qū)李某與李某某因瑣事打架,造成李某受傷住院,村組干部經過多次調解未果,雙方矛盾有可能進一步激化。得知這一情況后,司法所工作人員主動入村參與化解糾紛,及時與村組干部及派出所出警民警進行溝通,了解糾紛發(fā)生的經過、雙方爭議的焦點。返回司法所后,司法所工作人員與派出所人員多次在一起商討案情,尋求最佳處理辦法。

 為了維護鄰里之間的和睦關系,司法所工作人員與派出所民警多次對雙方當事人進行“背靠背”“面對面”的說服勸導,期間還與糾紛雙方當事人的子女在一起溝通,明法釋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最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雙方均做出了讓步,自愿達成一致意見,在司法所簽訂了和解協議書,并當場支付賠償款,握手言和,案結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