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與法制網訊(記者王蓉)依法保障勞動者權益,事關高質量充分就業(yè)、事關公平正義、事關社會和諧。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治理欠薪和勞動者權益保障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全社會都要關心關愛農民工,要堅決杜絕拖欠、克扣農民工工資現象,切實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近年來,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人民法院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完善執(zhí)法司法政策措施,持續(xù)加大治理力度,強化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合力,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2020- 2024年五年間,全國法院共審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刑事案件6200余件、生效判決人數6200余人。
隨著各項政策舉措的落實落地,大部分勞動者能夠順利拿到勞動報酬,治理欠薪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是,個別用人單位和個人拖欠勞動報酬,甚至惡意欠薪、嚴重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情況仍然存在,解決欠薪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久久為功。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要求完善勞動者工資支付保障機制、加強勞動者權益保障。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強化勞動者權益法治保障,指導各地執(zhí)法司法機關做深做實治理欠薪相關工作,2025年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專門在臨近春節(jié)之際,聯合發(fā)布5件依法懲治惡意欠薪犯罪典型案例。本批案例編選著重考慮了以下幾個方面:
本批案例強調強化治理合力,保證“三個效果”有機統(tǒng)一。建筑行業(yè)惡意欠薪案件多發(fā),且往往涉及勞動者人數眾多,拖欠勞動報酬數額較大,一直是治理欠薪的重點領域。辦理此類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件,需要切實強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和司法機關工作合力,確?!叭齻€效果”有機統(tǒng)一。案例一“任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中,“以逃匿方法逃避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的行為方式較為多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及時立案調查、收集固定相關證據材料,為后續(xù)司法認定打下良好基礎;同時,人民法院切實履職盡責,充分發(fā)揮刑法威懾和教育功能,督促行為人積極履行支付義務,實現勞動者權益保障與當地社會穩(wěn)定的“共贏”。
本批案例堅持寬嚴相濟,最大限度維護勞動者權益。為促使欠薪者盡早支付拖欠的勞動報酬,最大限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條之一對拒不支付勞動報酬行為的減輕、免除處罰條件作了規(guī)定。依法準確把握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的從寬處罰條件,是全面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和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內在要求,是實現良好辦案效果的基本前提。案例二“某信息公司、馮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中,人民法院依法嚴懲一審宣判前仍不履行支付義務的被告單位,對被告單位負責人判處實刑,彰顯寬嚴相濟“嚴”的一面,發(fā)揮刑事審判職能作用,有效懲治、震懾惡意欠薪者;案例四“翁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中,對欠薪數額、人數相對較少,未造成嚴重后果,且在公訴前付清勞動報酬的行為人依法免予刑事處罰,體現了寬嚴相濟“寬”的一面,引導行為人盡早履行支付義務、最大限度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本批案例還強調推動實質解紛,以高質量審判服務高質量發(fā)展。強化勞動者權益保障,就是優(yōu)化企業(yè)發(fā)展環(huán)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司法機關暢通行刑銜接,完善工資支付保障機制,推動欠薪矛盾實質化解,對服務保障高質量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案例三“鄧某拒不執(zhí)行判決、裁定案”中,人民法院依法嚴懲執(zhí)行領域惡意欠薪行為,做實追贓挽損工作,兌現勞動者勝訴權益;案例五“某旅游公司、王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中,人民法院在審理期間積極協調被告單位足額支付所欠勞動報酬,并在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同時,通過對被告單位負責人適用緩刑,促進企業(yè)恢復經營、健康發(fā)展。
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將持續(xù)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勞動者權益保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實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強化欠薪治理重大部署,完善行刑銜接,推動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加強對下指導,進一步強化欠薪治理合力,筑牢民生保障底線,維護社會大局穩(wěn)定,切實服務高質量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