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頁
2024年10月
從白居易詩詞中汲取智慧力量

從白居易詩詞中汲取智慧力量

來源: 發(fā)布時間: 2024-11-22 瀏覽:1560 次

白居易一生“歷官二十任,食祿四十年”,在任上寬刑均稅以安百姓、鼓勵農(nóng)耕以興民生、訓練兵甲以保家國,盡顯賢能之風范,面對皇帝發(fā)旨應允的厚禮,他毅然拒絕并上書陳述緣由,其剛正不阿令人欽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用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正心明德,補足精神之‘鈣’,鑄牢思想之‘魂’,筑牢思想道德防線?!敝袊旁娫~如浩瀚星河,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堪稱中華文化之瑰寶。其中,眾多寓理于事的廉政詩詞恰似璀璨明珠,滋養(yǎng)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心靈。偉大詩人白居易,無疑是為官清廉的典范,他留下的三千余首詩詞中蘊含的精神,在新時代仍然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價值與深遠意義,值得廣大黨員干部深入研習,從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絢爛光彩。

忠誠擔當,履職盡責

白居易生活于唐朝由盛轉衰之際,朝廷黨同伐異之風甚囂塵上,而他卻似傲然青松,不與權貴同流合污,還時常果敢地針砭時弊。在《折劍頭》中,“勿輕直折劍,猶勝曲全鉤”之句,鮮明地展現(xiàn)出對耿介忠貞之士的敬仰,對奴顏婢膝的鄙夷,更直白地表達了對朝廷的忠誠之志。白居易絕非徒有言辭之人,而是一位雷厲風行的行動派。初入仕時,他精心撰寫《策林》七十五篇,從時務政治出發(fā),針對當時經(jīng)濟、政治、軍事、文教等方面的弊端提出改革意見,即便在后世也有著深刻的指導和借鑒意義。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白居易用自己的行動生動詮釋了“忠誠和擔當”這兩大特質(zhì)。對黨忠誠、為國盡責,是共產(chǎn)黨人鮮明的政治品質(zhì),“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便是忠誠的生動體現(xiàn)。每名黨員干部都應大力加強黨性修養(yǎng),忠誠于黨性原則,忠誠于黨的宗旨,忠誠于政治規(guī)矩,讓忠誠的旗幟在心中高高飄揚,在行動中熠熠生輝。

關注民生,體恤人民

白居易始終秉持“歌詩為民、清簡為官”的廉潔初心,無論官居何位,他都心系百姓,切實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都奶粕分小拔└枭癫?,愿得天子知”,盡顯對百姓疾苦的關切;《賣炭翁》里“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深刻揭示底層民眾的艱難處境;《觀刈麥》《新制布裘》等作品,更是直接表達他愛民如子的深厚情懷。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diào),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每一名黨員干部都應牢記這一囑托,將其作為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主動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力求干一件成一件、干一件群眾滿意一件,持續(xù)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坦蕩無私,廉潔奉公

白居易一生“歷官二十任,食祿四十年”,在任上寬刑均稅以安百姓、鼓勵農(nóng)耕以興民生、訓練兵甲以保家國,盡顯賢能之風范,面對皇帝發(fā)旨應允的厚禮,他毅然拒絕并上書陳述緣由,其剛正不阿令人欽佩。歇官停俸之際,甚至到了沒錢蓋房,只能變賣家產(chǎn)土地維持生活的地步,卻始終堅守清廉底線。他熱衷于在詩文中“曬工資”,宋朝文人洪邁曾評價白居易:“白樂天仕宦,從壯至老,凡俸祿多寡之數(shù),悉載于詩,雖波及他人亦然。其立身廉清,家無余積,可以概見矣。”這清晰地展現(xiàn)了他的清廉自守,可謂有目共睹。品讀其著名詩詞《三年為刺史二首》,其中“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更是流傳千年的廉潔箴言,聲聲震耳。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廣大黨員干部要持續(xù)涵養(yǎng)廉潔奉公精神,牢牢堅守清正廉潔政治本色,以堅定的信念和實際行動,做良好政治生態(tài)和社會風氣的引領者、營造者與維護者,為國家發(fā)展和民族復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