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宣傳研究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9月26日,中國法學會、人民日報社在北京舉行習近平法治思想論壇,論壇以視頻會議形式舉行。
本次論壇的主題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奮斗。來自全省法學法律界的部分專家學者在分會場進行了收聽收看,并圍繞習近平法治思想在河南的實踐、我省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的特色和重點等主題進行了交流分享。
省司法廳副廳長魯建學從構筑法治文化新高地方面,對我省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經驗做法作了闡述。他說,我省通過打造“南水北調法治文化帶”等高品質區(qū)域性法治文化陣地集群,推動優(yōu)秀傳統法律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打造一批以“鄂豫皖蘇區(qū)首府革命博物館”為代表的紅色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及進一步完善“河南黃河法治文化帶”空間布局等一系列舉措,促進了我省法治文化與紅色文化、傳統文化、地方文化、行業(yè)文化、企業(yè)文化的融合發(fā)展。
河南大學副校長孫君健認為,高校應當把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與人才培養(yǎng)工作緊密結合,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除了以習近平法治思想推動法學教育、法學理論研究及法學學科改革創(chuàng)新,進一步完善法治人才培養(yǎng)模式之外,還應開展好面向全體學生的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教育,建設一批優(yōu)質學習資源。應當將習近平法治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成果轉化為大學生喜聞樂見、具有強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學習資源,引導全體學生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論語》中‘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尚書》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等傳統文化思想在習近平法治思想中都有充分體現?!焙幽县斀浾ù髮W刑事司法學院副院長姜保忠認為,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發(fā)展進程中創(chuàng)造了具有獨特民族精神的法律文化,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義,集中體現在“十一個堅持”上,均與中華傳統法律文化有著割舍不斷的聯系,是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法律文化的批判性繼承、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在普法方面,鄭州大學教授魏勝強提出,目前,在普法教育中應當向全社會宣講習近平法治思想,特別應當向三類社會群體開展宣講。一是各級領導干部。各級領導干部是習近平同志強調的“關鍵少數”,他們的法治思維水平和運用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直接影響到很多工作的開展。二是社會各界優(yōu)秀分子和大學生群體。這一類群體接受新鮮事物快,學習能力強,他們是現在和將來社會各行各業(yè)的佼佼者,他們的法治素養(yǎng)代表著我國法治社會建設的水平。三是基層干部和群眾。在基層社會里,人情、社會習俗等發(fā)揮作用的空間較大,基層干部和群眾受這些因素影響的程度較深,更應在這一群體中加大普法力度,樹立法治理念。
與會專家學者還從“發(fā)揮立法引領作用,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提升婚姻家庭領域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和依法維權能力”等方面作了發(fā)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