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頁
【百年黨史】新四軍成立

【百年黨史】新四軍成立

來源:共產黨員網 發(fā)布時間: 2021-10-13 瀏覽:3742 次

△1938年2月27日,新四軍二支隊及各界代表和當地群眾6000余人,在龍巖白土鎮(zhèn)龍聚村西牛塘舉行抗日誓師大會。

△1938年2月27日,新四軍二支隊及各界代表和當地群眾6000余人,在龍巖白土鎮(zhèn)龍聚村西牛塘舉行抗日誓師大會。

1937年全國抗戰(zhàn)爆發(fā)后,根據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當局的協議,在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八省境內堅持游擊戰(zhàn)爭的中國工農紅軍和游擊隊于10月12日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隨后,紅軍將士們脫下了紅軍軍裝,高舉國共合作大旗,換上了新四軍軍裝。至此,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形成,改編后的新四軍隨即開赴大江南北的抗日戰(zhàn)場。

△1937年12月,新四軍軍部領導人在武漢合影,左起周子昆、張云逸、葉挺、項英、曾山。

△1937年12月,新四軍軍部領導人在武漢合影,左起周子昆、張云逸、葉挺、項英、曾山。

電視劇《激戰(zhàn)》:

軍官:現在我命令,全體換裝!

眾士兵:是!……

為了早日實現國共兩黨合作抗日,進一步推動全國抗戰(zhàn),1937年7月,中共中央派周恩來、秦邦憲、林伯渠再上廬山,同國民黨商談發(fā)表國共合作宣言、蘇區(qū)改制、紅軍改編等問題,提出中國共產黨愿意以《國共合作宣言》為基礎進行兩黨合作,取消蘇維埃政府,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將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

△1938年4月,新四軍第二支隊集中在皖南歙縣巖寺進行整編。

△1938年4月,新四軍第二支隊集中在皖南歙縣巖寺進行整編。

原國防大學教授 喬良:完成了紅軍長征兩萬五千里勝利地到達了延安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向當時的國民政府領導人蔣介石提出,愿意接受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那么蔣介石開始表面上愿意接受這一點,那么我們就派出了周恩來去跟他談判,在談判的過程中,我們提出我們的要求,蔣介石不答應,恰恰在這個時候,盧溝橋事變發(fā)生,蔣介石被迫接受。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新四軍軍長葉挺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新四軍軍長葉挺

根據國共雙方達成的協議,1937年8月25日,紅軍主力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10月12日,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被改編為新四軍。1937年12月25日,新四軍軍部在漢口成立,1938年1月6日移至江西南昌。改編后的新四軍由葉挺、項英分任正副軍長,而“新四軍”稱謂的來歷與葉挺在北伐戰(zhàn)爭中曾經率領過的第四軍有頗多關聯。

△新四軍副軍長項英

△新四軍副軍長項英

原國防大學教授 喬良:葉挺也參加了南昌起義,葉挺在失敗之后,自己出國考察了??疾焱昊貋淼臅r候,正趕上抗日風潮正在風起云涌,在這種時候,他向蔣介石請戰(zhàn),說給我一個軍的編制,我去把在南方的中國工農紅軍的舊部以及在廣東的抗日的武裝,把他們整合起來,整合成一個軍。蔣介石想到,當年葉挺就是他手下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的先遣團的團長,所以就決定把已經沒有了的第四軍恢復起來。那么這點告訴了毛澤東之后,毛澤東欣然同意。

△向蘇南敵后挺進的新四軍第一支隊。

新四軍組建后,雖屢遭國民黨各種排擠打壓,歷經“皖南事變”等重大挫折,但新四軍始終把中華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英勇戰(zhàn)斗在抗日前線,屢立奇功,在我黨我軍的歷史上創(chuàng)建了光輝的業(yè)績,被稱為“華中人民的長城”。

△周恩來與新四軍主要將領合影

1946年6月,國民黨全面挑起內戰(zhàn),各解放區(qū)軍民奮起自衛(wèi),人民解放戰(zhàn)爭全面展開。由于戰(zhàn)略任務發(fā)生了根本變化,解放區(qū)各部隊由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民主聯軍等陸續(xù)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


黨史回眸

1949年

10月13日 中國少年兒童隊(中國少年先鋒隊前身)成立。1953年6月,中國少年兒童隊改名為中國少年先鋒隊。

1984年

10月13日 國務院發(fā)出《關于農民進入集鎮(zhèn)落戶問題的通知》,要求積極支持有經營能力和有技術專長的農民進入集鎮(zhèn)經營工商業(yè),并放寬其落戶政策。

歷史瞬間

1972年10月13日,湘黔鐵路全線通車,從而使西南地區(qū)多了一條通道,大大縮短了西南地區(qū)與湖南省以至華東地區(qū)的距離。

1972年10月13日,湘黔鐵路全線通車,從而使西南地區(qū)多了一條通道,大大縮短了西南地區(qū)與湖南省以至華東地區(qū)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