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頁
理論
李林:深刻理解和把握習近平法治思想中“法治文化建設”的精神要義

李林:深刻理解和把握習近平法治思想中“法治文化建設”的精神要義

來源:中國法學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24-04-07 瀏覽:2780 次

摘要:“法治文化建設”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把它放在法治中國建設的基礎性戰(zhàn)略性的重要地位來布局和推進。要加強黨對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堅定法治文化自信;堅持以“兩個結合”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堅持在深化全面依法治國實踐中推動法治文化建設取得新實效,堅持在開放包容中促進法治文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

關鍵詞:習近平法治思想;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法治文化建設;法治文化自信;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一個內涵豐富、論述深刻、邏輯清晰、系統(tǒng)完備的科學理論體系,“法治文化”是其中具有基礎性標識性的一個重要概念,“法治文化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和戰(zhàn)略性任務。

一、法治文化建設是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個完整體系,由若干組成部分共同構成,如經濟思想、法治思想、生態(tài)文明思想、強軍思想、外交思想,要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隨著實踐進程的深化,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會越來越豐富?!?/span> ①在202310月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上,黨中央正式提出并系統(tǒng)闡述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是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豐富和發(fā)展,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深化和拓展了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guī)律的認識,為新時代新征程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建設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提供了科學指引。

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文化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其科學理論體系的“法治篇”和“文化篇”,兩者緊密聯(lián)系、內在統(tǒng)一,是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事業(yè)的指導思想和根本遵循。“法治文化”這個基本概念,是將“法治篇”和“文化篇”緊密聯(lián)結起來的理論橋梁和話語紐帶。所謂“法治文化”,從文化角度來理解,它是以“法治”作為治國理政基本方式所形成的一種社會文化形態(tài)和文化價值觀念;從法治角度來理解,它是以“文化”作為表現(xiàn)形式和內在底蘊的一種法律統(tǒng)治形態(tài)和社會行為方式,這兩個角度的內容有機統(tǒng)一。在現(xiàn)實社會中,法治需要文化支撐,文化需要法治保障,這是將兩者聯(lián)結起來的內在機理和根本因素。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理論體系中,法治和文化、法治建設和文化建設、全面依法治國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既不可或缺、不可分離,也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習近平總書記把法治放在國家和民族興衰的高度多次強調:“法治興則民族興,法治強則國家強”。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什么時候重視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時候就國泰民安;什么時候忽視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時候就國亂民怨?!?/span> ②“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③由此可見,法治和文化、全面依法治國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事關國家興衰強弱,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關人民幸福安康。

社會主義文化屬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思想上層建筑范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引領、文化底蘊和理論支撐;社會主義法治屬于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政治上層建筑范疇,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載體、規(guī)范表征和法治保障,兩者相互嵌入、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共同作用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fā)展,統(tǒng)一于中國式現(xiàn)代化建設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一方面,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是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文化發(fā)展的促進和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實現(xiàn)經濟發(fā)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tài)良好,必須更好發(fā)揮法治引領和規(guī)范作用。” ④實踐證明,只有全體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yè),保障公民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把社會生活的基本方面納入法治的調整范圍,經濟、政治、文化和諧發(fā)展與社會全面進步才有切實的保障。另一方面,社會主義文化是對法治和全面依法治國的滋養(yǎng)、維護和支撐。沒有文化底蘊、精神內涵和道德滋養(yǎng)的法治,只能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實踐規(guī)律,傳承中華法律文化精華,汲取世界法治文明有益成果,形成了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舉措?!?/span> ⑤習近平法治思想是把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同中國法治建設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相結合的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要更好發(fā)揮好道德的教化作用,實現(xiàn)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因為如果沒有道德滋養(yǎng),法治文化就缺乏源頭活水,法律實施就缺乏堅實社會基礎。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重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律法規(guī)的立改廢釋纂,貫穿立法、執(zhí)法、司法、守法、護法的全過程,使社會主義法治成為良法善治,為全面依法治國創(chuàng)造良好人文環(huán)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總抓手,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原創(chuàng)性理論貢獻。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要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是扎根中國文化、立足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的法治體系。⑥

二、法治文化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性工作

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體人民意志與黨的主張、國家意志相統(tǒng)一,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與政治文明相統(tǒng)一,社會主義法治理論與全面依法治國實踐相統(tǒng)一,法治宣傳教育與培養(yǎng)法治行為習慣相統(tǒng)一的集中體現(xiàn)。新時代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由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法律意識、法治觀念、法治信仰、法治知識、法治習慣、法律行為、法治文藝、法治宣傳、法治(法學)教育、法治環(huán)境等構成,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重要文化成果,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重要理論成果,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精神家園、文化根基和文明底色。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把它放在法治中國建設的基礎性、戰(zhàn)略性的重要地位來布局和推進。

一是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根”和“魂”。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魂,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根?;昝}決定旗幟和方向,根脈決定基因和底色,兩者不可或缺、相輔相成、有機統(tǒng)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這個重大命題本身就決定,我們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拋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這個根脈。堅守好這個魂和根,是理論創(chuàng)新的基礎和前提,理論創(chuàng)新也是為了更好堅守這個魂和根?!?/span> ⑦我們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法治實踐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相結合,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傳承紅色法治基因,賡續(xù)紅色法治血脈,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學習借鑒世界優(yōu)秀法治文明成果,不斷發(fā)展和繁榮社會主義法治文化。

二是從“四個自信”高度定位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實干興邦,始終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span> ⑧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科學理論體系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法治理論、法治體系、法治文化,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文化在法治領域的具體體現(xiàn),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法治理論、法治體系、法治文化“四個自信”,根本上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在法治中國建設實踐中的必然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chuàng)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新時代我們要繁榮和發(fā)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法治文明成果;我們要樹立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自信,實質上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具體體現(xiàn)。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自信,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努力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加大全民普法守法工作力度,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

三是堅持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作為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性工作。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民普法守法是建設法治中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zhàn)略工程、基礎工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全民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基礎性工作,使全體人民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wèi)者?!?/span>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戰(zhàn)略性、基礎性工作?!?/span>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需要全社會法治觀念增強,必須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 ⑩;強調“法律要發(fā)揮作用,需要全社會信仰法律” ?;“只有樹立對法律的信仰,各族群眾自覺按法律辦事,民族團結才有保障,民族關系才會牢固。” ?全民普法工作做得是否扎實和具有實效,直接關系到全民守法的實際水準,要提高全民守法意識,必須抓好法治宣傳教育和普法工作這個基礎性環(huán)節(jié)。

四是加強憲法教育是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重點。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加強全民憲法教育在全面依法治國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中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憲法學習宣傳教育,弘揚憲法精神、普及憲法知識,為加強憲法實施和監(jiān)督營造良好氛圍。?要在全社會廣泛開展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的宣傳教育,弘揚憲法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法治意識,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習憲法法律的制度,推動領導干部加強憲法學習,增強憲法意識,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三、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

我們黨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采取多種形式、通過各種途徑持之以恒地推進這項工作。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應當在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下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為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營造良好法治文化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有利法治文化條件。

一是加強黨對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集中體現(xiàn)為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作出一系列頂層設計和戰(zhàn)略安排。其一,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政治報告對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作出重大決策部署。例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秉h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wèi)者?!薄芭κ棺鸱▽W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其二,“兩規(guī)劃”“一綱要”“一意見”,構建了新征程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四梁八柱”,明確了新時代法治文化建設的路線圖、施工圖。例如,《法治中國建設規(guī)劃(20202025年)》專門規(guī)定:“深入推進全民守法。全面依法治國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必須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wèi)者?!薄吨醒胄麄鞑?、司法部關于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guī)劃(20212025年)》明確提出“到2025年,公民法治素養(yǎng)和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顯著提升,全民普法工作體系更加健全。公民對法律法規(guī)的知曉度、法治精神的認同度、法治實踐的參與度顯著提高,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專章規(guī)定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內容,明確提出“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播法治理念,恪守法治原則,注重對法治理念、法治思維的培育,充分發(fā)揮法治文化的引領、熏陶作用,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意見》以專題文件的形式,對法治文化建設作出全面規(guī)定,強調“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支撐”,明確了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工作原則、總目標、主要任務、組織保障等重要內容,特別強調要“切實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yǎng)和道德素質,著力建設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動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夯實法治基礎”。這些頂層設計和決策部署,為新時代新征程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提供了方向指引、具體要求和根本遵循。

二是堅定對我國憲法確認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充滿自信,堅定法治文化自信。我國憲法實現(xiàn)了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統(tǒng)一,具有顯著優(yōu)勢、堅實基礎、強大生命力。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的最高法律規(guī)范,是國家各種制度和法律法規(guī)的總依據(jù),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總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對我國憲法確立的國家指導思想、發(fā)展道路、奮斗目標充滿自信,對我國憲法確認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充滿自信,對我國憲法確認的我們黨領導人民創(chuàng)造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充滿自信?!?/span> ?要大力弘揚憲法精神,深入持久開展憲法宣傳教育,在全社會牢固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權等基本法治觀念,維護憲法權威,堅定憲法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span> ?社會主義法治文化自信,是文化自信在法治領域的必然要求和具體體現(xiàn)。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統(tǒng)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法治理論、法治體系、法治文化“四位一體”全面發(fā)展,要更加重視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牢固樹立法治文化自信,不斷增強法治文化自覺。

三是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法治文化建設既是一個宏大系統(tǒng)工程,也是一項長期性基礎性工作。推進新時代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學校教育,納入高校法治理論教學體系,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堅定全社會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信心。推進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牢固確立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指導地位,確保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注重公民法治習慣的實踐養(yǎng)成,不斷提升全體公民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yǎng)。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繁榮發(fā)展社會主義法治文藝。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基地、法治文化創(chuàng)作基地、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等建設,不斷鞏固和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到2035年,基本形成與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相適應,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相適應的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基本形成全社會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huán)境。

四是堅持以“兩個結合”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習近平總書記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的重要論斷?!皟蓚€結合”的正式提出和深入闡述,是我們黨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guī)律性認識,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標志性成果,表明我們黨對中國道路、理論、制度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在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推進文化創(chuàng)新的自覺性達到了新高度,充分彰顯了我們黨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強烈的文化擔當,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特別是“第二個結合”,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中華文明發(fā)展規(guī)律的深刻把握,為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新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chuàng)新?!?/span> ?

在法學法治領域堅持和貫徹“兩個結合”,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法治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法治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相結合?!皻v史和現(xiàn)實告訴我們,只有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從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中探索適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同時借鑒國外法治有益成果,才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夯實法治基礎?!?/span> ?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是堅持“第二個結合”推動馬克思主義法治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相結合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是符合人類法律(文化)發(fā)展普遍規(guī)律、共同價值和科學理性,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法律文化,是符合人類法治文明本質要求、共同特征和發(fā)展趨勢,具有先進性和文明性的法律文化,是符合當代中國國情、現(xiàn)實需要、長遠目標和人民意愿,具有實踐性和人民性的法律文化。要深化對中華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整體性、系統(tǒng)化、集成化研究,系統(tǒng)梳理和科學總結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哲學理念、知識體系、科學方法和精髓要義等重大文明成果,鑒別良莠、汲取營養(yǎng)、擇善而用。要加強對我國法律文化歷史遺跡的保護,加強對法律文化典籍、文物的保護和整理,把存留在歷史中的故事講出來、傳播開,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傳下去。

五是堅持在深化全面依法治國實踐中推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取得新實效。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本質上屬于國家法治意識形態(tài)上層建筑范疇,關涉人們關于法律和法治的一系列觀念、意識、認知和體驗,但歸根結底是由經濟基礎和社會實踐決定的,是源于法治實踐又反作用于法治實踐的法治觀念形態(tài)。要切實樹立社會主義法治意識,形成根深蒂固的法治信仰、良好穩(wěn)定的法治素養(yǎng)和習以為常的法治生活方式,既需要長期不斷的法治宣傳教育和道德文化熏陶,更需要在法治實踐中錘煉法治精神信仰、培養(yǎng)法治行為習慣。因此,要把深化全面依法治國實踐與法治宣傳教育、法治文化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著力解決立法質量不高、數(shù)量不足等問題,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擁護,成為人民需要和滿意的“良法”。著力解決依法行政制度體系不健全,行政執(zhí)法體制不完善,執(zhí)法不作為、亂作為、不規(guī)范等問題;著力解決貪贓枉法、徇私枉法,辦“金錢案”“權力案”“人情案”等司法不公、司法腐敗問題,以良法保障和促進善治,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執(zhí)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法治的安全感、獲得感和認同感,不斷提高全民守法的自覺性。著力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以及“關鍵少數(shù)”以言代法、以權壓法、逐利違法、徇私枉法等問題,切實解決“關鍵少數(shù)”和公民遵憲守法的動力機制問題,加快形成各級領導干部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全社會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制度體系和長效機制。

六是堅持在開放包容中促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華文明從來不是用單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匯聚成共同文化,化解沖突,凝聚共識。中華文明的包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法治文化對世界法治文明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治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對于各國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具有普遍意義,我們要學習借鑒世界上優(yōu)秀的法治文明成果?!?/span> ?一方面,要堅持從我國國情和實際出發(fā),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xiàn)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另一方面,“要拓寬理論視野,以海納百川的開放胸襟學習和借鑒人類社會一切優(yōu)秀文明成果,在‘人類知識的總和’中汲取優(yōu)秀思想文化資源來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黨的理論,形成兼容并蓄、博采眾長的理論大格局大氣象?!?/span> ?要以求同存異、開放包容的寬廣胸懷和宏大視野對待人類法治文明,秉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理念,弘揚和平、發(fā)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以法治文明交流超越法治文明隔閡,以法治文明互鑒超越法治文明沖突,以法治文明包容超越法治文明優(yōu)越,加強對世界各大法系、各類法治文明中法律傳統(tǒng)、法律文化、法治經驗、法律方法、法學教育等的比較研究,以開放包容的宏大胸襟汲取人類法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求同存異的比較批判中超越西方法治中心主義,始終保持新時代法治文化不斷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強大生命力。

注釋:

①習近平:《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求是》,2023年第20期。

②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41023日),載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年版,第8頁。

③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71018日),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0~41頁。

④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關于中央政治局工作的報告》(2014 10 20 日),載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5年版,第 4~5頁。

⑤習近平:《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更好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求是》,2022年第4期。

⑥習近平:《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更好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求是》,2022年第4期。

⑦習近平:《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求是》,2023年第20期。

⑧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71018日),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7頁。

⑨習近平:《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2016129日),載習近平:《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167頁。

⑩習近平:《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求是》,2015年第1期。

?習近平:《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2014 1 7日),載習近平:《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中央文獻出版社 2020年版,第 50頁。

?習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2014928日),載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年版,第89頁。

?習近平:《關于我國憲法和推進全面依法治國》(2018224日),載習近平:《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218頁。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 10 16日),人民出版社 2022年版,第 42頁。

?習近平:《關于我國憲法和推進全面依法治國》(2018224日),載習近平:《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215~216頁。

?習近平:《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201671日),載《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6頁。

?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fā)展座談會上的講話》(202362日),《求是》,2023年第17期。

?習近平:《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求是》,2021年第5期。

?習近平:《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求是》,2015年第1期。

?習近平:《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求是》,2023年第20期。

作者:李林,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法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法學院特聘教授。

來源:《中國法治》雜志202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