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源頭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基層法律服務站—方舟普法廣場。它位于豫西南山區(qū)淅川縣九重鎮(zhèn),由一位六旬老人李富貴自費設立,免費給百姓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咨詢。


方舟普法廣場包含3000多平方米的“方舟普法廣場”和777平方米的法律會診樓,會診樓內設100多平方米的法律會診室、人民調解大廳、模擬法庭、法律咨詢室和法律服務室,法制宣傳櫥窗和專欄6個、法治文化宣傳樁27個。線上開通了微信公眾號欄目《喝茶聊法》,影響力輻射九重、香花、厚坡三個鄉(xiāng)鎮(zhèn),同時也是淅川縣重點扶持發(fā)展的普法陣地。



喝茶聊法。進門一杯茶,訴盡不平事。喝茶聊法,以情動人,依法解惑,這是方舟普法廣場始終堅持的工作方法。將群眾的事兒拿在手上,記在心上,贏得了周邊群眾的信任和尊重。方舟普法成立至今,已解答咨詢人數(shù)1萬余人次,發(fā)放活頁宣傳單10萬余張,調解各類矛盾糾紛3000余起,分理轉辦案件100余起,訴訟結案27起。毗鄰市縣的50多名律師、法律工作者和法律志愿者也積極參與普法宣傳和法律咨詢活動。

基層矛盾的滅火器。為化解基層矛盾,服務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方舟法律服務站主動做基層矛盾的滅火器。本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則,李富貴始終以調解為先導,以化解矛盾為目標,采用以耐心引導人、真心啟發(fā)人的方法,將矛盾減壓滅火,調解鄰里矛盾,勸解赴京上訪的當事人。

2015年11月1日,鄧州市彭橋鎮(zhèn)村民郭某,因在自家承包地建房受到處罰,和村組干部產生糾紛,去北京上訪前到普法廣場咨詢。李富貴了解原由,后從土地法、承包土地使用范圍及農村建房審批手續(xù)制度上,向他作詳細的解釋。又對國家信訪條例中相關案件的處理辦法作了說明。郭某喝著茶,聆聽著李主任的勸導,明白了自身錯誤,主動放棄上訪。成功化解了一場因不懂法規(guī)所引發(fā)的上訪案件。

“鐵掃帚”工作法。在長期與群眾打交道的過程中,李富貴總結出一套化解農村矛盾糾紛的“鐵掃帚”工作法:依靠群眾,公開矛盾清單。依法依規(guī),村民評議。具體工作程序:
1、召開村、組18周歲以上村民座談會,梳理村內矛盾糾紛情況。
2、建立村、組矛盾糾紛臺賬,分門別類逐一列出清單。
3、在村、組張貼清單公示。
4、組織工作人員召開矛盾糾紛分析會,實行分包責任制。
5、針對不同矛盾糾紛能夠調解的,明確時限;短期不能辦理的或超出權限范圍的,移交相關部門處置。

設立村級法律服務聯(lián)絡站,普法之火有望燎原。隨著普法工作的深入,普法者發(fā)現(xiàn):在基層,特別是村級,不少村民遇事,信“訪”不信“法”。為了引導大家學法、尊法、用法、守法,遇到困難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方舟法律服務站,決定向下拓展成立 “村級法律服務聯(lián)絡站”,第一時間參與解決問題,讓村民由信訪向信法轉變,由依賴上訪向依法維權轉變。
截止2017年10月27日方舟普法廣場已制作法律服務聯(lián)絡站銅牌100個,建立聯(lián)絡站涉及三個鄉(xiāng)鎮(zhèn)(九重、厚坡、香花)的九個村,普法火焰不斷蔓延。

方舟法律服務站的發(fā)展壯大,離不開其創(chuàng)始人李富貴的辛勤努力,離不開廣大法律服務者的熱心參與,更離不開市縣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南陽市政法委、淅川縣政法委、法學會、依法治縣辦多次到方舟法律服務站指導規(guī)范普法工作,對其惠民普法活動進行宣傳、推介和扶持。

相信在十九大的春風下,各地基層法律服務站將如雨后春筍蓬勃發(fā)作,在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推進鄉(xiāng)村法治建設方面,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發(fā)展。